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-农业经济管理

发布时间:2019-09-01 10:39:00 丨 来源: 丨 作者: 丨 阅读次数:731

本学科学科负责人为孙芳教授。

一、本学科形成的历史、现状

农业经济管理学科起源于1959年,梁国梁老师从北京农业大学到我校首次开设农业经济管理课程。1987年设立农牧业经济管理专业,2009年设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。目前本学科有专任教师36名,其中有博士学历的教师2名,有硕士学历、学位的教师6名。经过近50多年的积淀,形成了较扎实的学科基础。2009年以来,共承担科研项目27项,其中主持23项,主研4项。27项科研项目中,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,省社会科学基金、自然科学基金软科学项目等18项,厅级8项。2009年以来,共发表研究论文86篇,其中,在《农业技术经济》、《干旱区地理》等CSSCI、CSCD等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经济类核心期刊发表研究论文52篇。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中,包括在《农业经济问题》、《中国农村经济》、《商业研究》等二类核心期刊发表研究论文4篇、EI检索期刊4篇。在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、资源经济与生态经济、农产品市场与产业链管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方面形成了特色,一些选题和研究成果位于学科前沿领域。

二、主要研究方向的特色及发展前景

在农产品市场与农业微观组织的研究领域,以花卉、冀西北特色果蔬和杂粮作物等特色农产品市场、农业微观经济组织的发展趋势为研究特色,以微观经济学理论为依据,研究在经济全球化、跨国公司垄断国际农产品市场、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、粮食紧平衡的新形势下,农户、合作社及涉农企业等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微观载体的发展趋势。这一研究领域关系到我国现代农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、农产品安全和农民增收,为我国农业政策研究的重要领域。

农村金融与农村发展领域的研究以农村金融、扶贫政策绩效和农村教育投资方面的研究为特色,以金融风险管理理论为依据,提出了农村信用社风险识别、度量及管理的对策。对农村扶贫政策的系统研究提出了新时期国家扶贫工作战略构思,如通过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、异地扶贫搬迁、灾害临时救济等措施等。农村金融是我国金融领域中的薄弱环节,扶贫绩效和农村教育问题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限制性因素,这一领域的研究关系到城乡协调发展问题,研究前景广阔。

资源经济与生态经济研究领域,对农牧交错带农户农牧业经营模式的研究为特色,近年集中在退耕政策对农户农牧业经营模式选择行为的影响分析、对冀西北沙区发展沙产业的发展对策的研究、冀西北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研究和对新型的林业发展工程“社会林业”的研究。这一领域的研究关系到农业增长方式和增长模式的转变,提升这方向的研究水平,前景将十分广阔。

三、目前在国内同类学科中所具有的优势和不足。

本学科已形成以中青年教授博士为主体、科研创新气氛活跃的学术团队。已形成3个稳定的研究方向,主持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,承担过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、并主持子课题1项;主持了4项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3项省社会发展研究重点项目。取得了一批具有一定影响的研究成果,农业微观组织的研究选题处于学科前沿领域,农牧交错带经营模式和沙区治理的研究选题具有的鲜明的区域特色,在国内研究中别具一格。与国内同类学科相比,学术带头人水平较高,学术骨干科研工作自主性、积极性高。特别是已拥有一批年轻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,科研发展潜力较大。2006年以来,每年约有20多篇文章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。不足在于高水平的研究论文、研究成果和省级奖项较少。

四、与国内一流学科的主要差距以及今后3年建设的主要目标、思路和预期成效。

与国内一流学科的差距主要是研究团队还有待提升水平,研究成果的获奖层次不高,研究团队力量还有待提升。树立进入省级重点发展学科的目标,将给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带来良好的动力。我们将在已有的优势基础上,瞄准学科前沿领域研究课题,同时结合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,不断提高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科学研究水平,力争使本学科在省内有一定的知名度。力争在已有的3个研究方向基础上提升课题水平,争取再立项国家社会基金项目1项,立项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。核心期刊发表研究论文60篇,其中在《农业经济问题》等国内高水平期刊发表研究论文2篇以上。争取获得省级科研、教研成果奖项。